世界的設計-中國的發展 |
工業設計是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1919,包豪斯學院的建立標志著現代工業設計基本觀念的誕生,包豪斯創造的教學與實踐體系,對現代設計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它把對平面和立體、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獨立起來,使視覺教育第一次比較牢固地奠定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不僅僅是依靠藝術家或設計師個人的感覺基礎上。包豪斯同時還開始采用現代材料的、以批量生產為目的的、具有現代主義特征的工業產品設計教育,奠定了現代主義的工業產品設計的基本面貌,也使包豪斯的教學成為現代設計教育的典范。包豪斯師生將現代設計由理想主義發展到現實主義,他們自身也在包豪斯這個現代設計家的熔爐中鍛煉成為杰出的建筑師和產品設計師,成為現代建筑和產品設計的生力軍。他們將重視功能的包豪斯思想帶到其他國家,在國際設計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無論在建筑設計產品設計還是平面設計領域都有極深的影響。以至無論是在建筑設計產品設計還是平面設計中都帶來了一個新局面,從那以后,現代工業設計的觀念在世界各地得以傳播和發展,并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今世界,那些富裕的,發達的人民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無不重視工業設計,因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高效和清潔,為人們創造一個美的生活環境向人們提供一個新的生活模式,設計師們用一項項在使用方式、功能特點、視覺感受全新的產品,將人類從傳統的方式中解脫出來:高速、舒適的現代化交通工具,方便、輕捷的辦公信息終端,干凈、整潔的電氣化廚具,精密、安全的高級醫療設備,奇妙、刺激的娛樂用品,便于攜帶的旅行用品,科學合理的教學設備,聲色優美的音響組合,圖像清晰的影視器材,等等。使人類在工作學習、飲食、娛樂、旅行保健等各個方面都進入了一個高水平的現代化生活時期。這一切,雖然都是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但其背后都有一個工業設計的藍圖。 |
  中國對工業設計的認知可以追溯到1920年,美術教育家俞劍華先生在其編著的《最新圖案法》總論中寫道:“圖案(Desp)一語,近始萌芽于吾國,然十分了解其意義及畫法者,尚不多見。國人既欲發展工業改良制品,以與東西洋抗衡,則圖案之講求,刻不容緩!上始美術工藝,下至日用什器,如制物必有圖案,工藝與圖案須臾不可離。”1929年,陳之佛先生在文章中寫工業品是間接的或直接的關切于人類的生活,其目的就是為人類生命的持續而產生的,工藝品是藝術和工業兩者要素的一部的結合,以人類生活的向上為目的的。所以,工藝是適應人類日常生活的素—實用之中,同時又和藝術的作用融和的一種工業活動。 |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的經濟發展正大規模興起,藝術設壇動已從莫里斯的藝術手工藝運動發展成為主張工業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包豪斯設計運動,在西方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的情勢下,中國被迫處于國際經濟循環的態勢中。一批學人已明確感到中國要參與世界經濟競爭必須發展工業,發展工業藝術設計,提高產品的價值。于是,他們積極介紹外國的設計發展狀況和闡釋設計的重要性。可以說,如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設計的萌發期。當然,這里有個時代局限性問題,那時對設計的理解還不具有現代面貌,并且幾十年來,中國工藝美術實踐走上了以特種工藝為中心的道路。自我封閉使中國與世界交流甚少,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如多年前中國人對現代業設計的概念幾乎一無所知。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開始越來越重視工業設計產業的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工業設計為核心的競爭理念,并快速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