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是指在人類生產的物品中添加美術元素,以使得人們在使用物品時能得到美的體驗。不管我們對工藝美術懷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對它作多少現代的詮釋,仍然抹不去那些手工物品中含有深深的小農經濟的印記。手工制品的巨大基礎是鄉村,即便是宮廷工藝,也依然是封建制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產物。作為物質產品,它反映著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物質的和文化的生產水平;作為精神產品,它的視覺形象(造型、色彩、裝飾)又體現了一定時代的審美觀。1840年后,當西方的先進科技隨著殖民勢力強行進入中國,中國的有識之士和洋務派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中國推進近代工業化運動的時候,那些手工的、個體的“工藝美術”勞動,便遭受了第一次沉重的打擊。
|
它是制造出來的藝術(craft)。工藝美術品是以手工藝技巧制成的與實用相結合并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美術已不局限于手工藝,而是與機器工業,甚至與大工業相結合,把實用品藝術化,或藝術品實用化。面對世界的工業化潮流, 正如康有為所說:“夫今為入工業世界矣,已為日新尚智之宇宙矣, 而吾國以其農國守舊愚民之治與之競,不亦顛乎?”須“獎勵工藝, 導以日新,令部臣議獎創造新器,著作新書,尋發新地,啟發新俗 者”,才能“舉國移風,爭講工藝,日事新法,日發新議,民智大開, 物質大進”。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手工文化無法自覺轉換為以工業文明為主體的城市文化,同樣,手工藝原來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性質也變了,如果企望“工藝品實用化,日用品工藝化”,那么,傳統工藝在現代的遭遇,必然是尷尬的。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悠久,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際上素負盛名。工藝美術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的時代。工藝美術大多是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現代中國的工藝美術有無數杰出人物前赴后繼地努力,能使得工藝沒事能在中國落地生根 |